好战必危,忘战必亡。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对于战争有着清醒的认识,真正有谋略的军事家从来都不是好战之徒,战争只是用来保卫和平的一种手段。对于一个国家来讲,长期维持大数量的军队是一项很重的国家负担,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时就不要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发展,而是要有事先的筹划和积极准备,随时可以应对战争爆发的危险。
我国在国防建设上不仅重视自己现有军队的建设和发展,更对于战时的国防动员能力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准备。对越自卫反击战争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战争动员能力,这种国家力量的展示是对世界的一种宣告,中国人不会等待着被欺负。
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夕,中央军委向有关部队下达了集结的命令。很多部队在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,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战争训练,甚至很多部队还在进行着生产任务,这突如其来的战争命令,让他们一点准备也没有。
更为让这些部队感到有压力的事情是时间,上级只给他们20天的准备时间,但是这些部队二话没说,在指定时间内迅速达到指定地区,为即将开始的对越作战作充分的准备。
展开剩余55%这些准备也使得在战争开始之后,我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摧毁越南的第一道防线,让越军自以为牢不可破的天险屏障失去了作用,这给越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撼。
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部队在平时的战斗人员一直维持在一定水平,一遇到打仗的时候必须进行扩编,才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部队的扩编,难度很大。但是战争不允许你有时间去慢慢克服困难,于是这些部队一边向指定地区开进,一边进行部队的扩编,而指挥人员先行到战区了解情况。
就在这样紧张的时间内,50多万兵力都按照规定时间到达了指定的待命区域。当时在对越的战场前线,我国一共部署了6个军,3个地炮师和高炮师等一些配属部队,还有西线云南方向参战的3个野战军和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等都进入了前沿阵地,这些部队的反应速度让世界感到惊讶。
除了部队的集结,还有相关的后勤保障,也都一应具备。另外为了运送物资,当时支援前线的民工就达到了70多万人,这是许多国家难以想象的。反击越南,我们起码用了130万人,否则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推进到越南首都附近。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