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不要伤亡数字,我只要塔山,只要塔山!”塔山,这座当时只有百余人口的小村庄,却成了1948年辽沈战役,国共两军争夺的焦点。
蒋介石坐镇沈阳,调动10万大军,在重炮、飞机、坦克、军舰的掩护下,拼命地从锦西葫芦岛,往锦州增援。
位于锦州和锦西之间的塔山,就成了国民党军的必经之地。
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四野,决定“围点打援”。
而塔山阻敌的重任,就落在了吴克华和他的四纵身上。
从10月10日往后的6天6夜,每天都有数十架飞机、数十艘军舰、几十门大炮,轮番向我方轰炸。
面对4倍于击的敌人,吴克华和四纵的战士们,没有任何退却,一次次的挡住了他们集团式的冲锋。
展开剩余92%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,四野首长突然派作战处长苏静,到了塔山前线。
吴克华生气的怒吼着,质问他,是来监军的吗?
8万对战10万,吴克华:誓与阵地共存亡
吴克华戎马一生,他身为开国中将,去世后理应葬在八宝山公墓。
可是,他的骨灰既不在北京,也不在老家,而是被散落在辽宁塔山上的“烈士塔”附近。
原来,这是吴克华生前的遗愿。
1987年2月,老将军吴克华已经到了人生的终点。
他含泪留下遗言:“我永远忘不掉塔山阻击战牺牲的战友,忘不掉塔山用鲜血染红的每一寸土地,塔山阻击战是那样的辉煌那样的残酷,我是幸存者,死后我一定要回塔山和牺牲的战友在一起。”
吴克华的决定,妻子张铭很能理解,她动情地说:“老吴戎马一生,塔山阻击战是他出生入死所经历的最残酷的战斗,也是最辉煌的战斗,许多战士都牺牲在那里。所以他要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安眠于塔山。”
正所谓,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
那么,吴克华与塔山,有着怎样的渊源?
1948年10月6日,辽宁葫芦岛,国民党军事会议,“东北剿总”卫立煌均亲临葫芦岛部署作战,国民党军海军总司令桂永清、空军总司令周至柔,悉数出席。
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,歇斯底里的吼道:“这次支援锦州,具有决定性意义,关系我们在整个东北的生死存亡和几十万官兵的性命!打败了,就什么都没有了!”
原来,辽沈战役打响后,东野大军迅速包围了锦州,让守城的范汉杰和一众国民党精锐,都成了“瓮中之鳖”。
蒋介石闻讯,动身前往东北,调集麾下的陆、海、空三军,共11个师,近10万人,从葫芦岛往锦州增援。
在锦州以南15公里,锦西以北4公里,有座。名为“塔山堡”的小村庄。
这里既是东出山海关的隘口,也是锦西增兵锦州的重要通道。
东野总部,为了确保顺利攻克锦州,决定抽调兵力,死守塔山,阻击敌人援军。
10月4日,东野政委罗荣桓,向二兵团四纵队司令吴克华下达了“塔山阻援”的任务。
吴克华深感责任重大,他在动员大会上说:“我们打过许多漂亮仗,但还从来没打过这种规模的守备战。我们要特别注意创造经验,要在近海的丘陵地形中,把无险可守,变成有险可守。”
吴克华高声说道:“我们纵队的领导同志已下定决心,即使我们被打掉一半或四分之三,也要坚决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。我吴克华、莫(文骅)政委、胡(奇才)副司令,誓与阵地共存亡,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!”
为表明决心,吴克华喊出了“死守阵地”、“寸土不失”、“与阵地共存亡”的口号。
紧接着,第二兵团司令程子华也来了。
看完四纵的战前部署,程子华很是满意。不过,他也提醒吴、莫二人:“你们的担子很重哟!敌人要从海、陆、空,一起来,必须要做好防空和防炮的准备!”
吴克华胸有成竹地说:“我们已在所有阵地挖了各种掩体2万多个,交通壕6000多米,防坦克壕两道,还设置了大量障碍。全纵队可以做到人员、车辆、马匹随时转人地下。
程子华满意的说了声“好”,接着表示:“既然这样,我把野司给咱们兵团的八五高炮加强连,也给你们。一定要守好阵地。”
吴克华保证,不惜一切代价,不让敌人前进一步。
首长致电吴克华:丢失阵地,后果你是知道的!
1948年10月10日,大战如期而至,国民党“东进兵团”调集3个师,向我4纵阵地发起猛攻。
除了地面冲锋外,敌军还出动了40多门重炮、7架飞机和2艘军舰。
打到凌晨3点,4纵的鱼山岛防线出现问题。
吴克华听到消息后,立刻把电话打到了前沿阵地:“迅速组织反击,夺回阵地!绝不能让敌人一开始就逞凶!”
这时,他感到脚下的大地突然猛烈地抖动,土块泥灰落了一身。
天亮后,4纵夺回了几个小高地,但鱼山岛一直在敌人手中。
吴克华心急如焚的用望远镜观察,身后的电话却在响个不停。
“喂,四纵吴司令吗?我是罗荣桓!你是清楚的,如果鱼山岛丢失,会是什么后果。这关系到打锦州的全局。现在,请问你们采取什么措施?”
吴克华果断回答:“命令29团,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鱼山岛!”
29团刚集结完毕,天空中突然轰隆作响。
原来,国民党军的轰炸机,正在低空投弹。5000多发炸弹,在半小时内全部倾泻到4纵的阵地上。
刚修好的工事被摧毁,铁轨枕木满天飞舞,连泥土也被掀翻。有很多战士来不及躲避被炸的血肉模糊,也有不少人被炮弹震的耳鼻出血昏了过去。
敌军趁着4纵来不及反应,迅速组织密集的冲锋。
这场残酷的战斗,即使身经百战的吴克华也终身难忘。
他在回忆录中写道:“一次次的进攻接踵而来,打也打不过赌也堵不住拼命冲上来的敌人和我军战时搅在一起,抓头发,揪耳朵,摔跤,滚,打拼老命的干。我前沿阵地失而复得,得而复失。”
“今天‘赵子龙师’定要拿下塔山,进军锦州,全体官兵绝死不退切阵者杀无赦!”
10月13日,国民党调来了号称“没丢过一支枪”的“赵子龙师”即独立95师,又另外纠集了4个师,以作配合,如潮水般向我4纵阵地涌入。
一时间,4纵阵地上,血肉横飞,空中不断飞起残肢断腿。
野司特派员,是来“送信”还是“督军”?
4纵官兵们死战不退,可他们面对的敌军,火力异常凶悍,一时间伤亡惨重。
4纵指挥部里,吴克华冒着随时可能被炸的风险,放下一部电话,又拿起一部电话。
突然,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,这是二兵团1纵李司令打来的。
“我们奉首长命令来做你们的预备队已到高桥待命,我们可以随时增援上阵。”李司令关切地说道。
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下,能听到老战友支持的话语,吴克华温暖备至。
可吴克华知道,上阵就是流血、牺牲,他不能让老战友替自己拼命。而且,吴克华早已在四纵首长面前立下誓言,不完成任务,绝不退缩。
“我代表4纵全体指战员向1纵老大哥致敬,感谢你们”吴克华先感谢了李司令的关心,又高声说道:“可是我们能把阵地守住,一定能!”
吴克华在地图前紧锣密鼓的部署着防御任务,野司作战处处长苏静,竟然从总部来了前线。
吴克华忙的焦头烂额,让苏静先喝口水等等。
苏静表示,自己是代表首长传信的:总部准备以牺牲一万人的代价,决心打好这一仗。
吴克华点点头,又继续指挥战斗。苏静接着说,首长让他留在塔山,随时向总部汇报伤亡情况。
原来,野司考虑到,吴克华和4纵都没打过这么惨烈的守卫战,伤亡人数太大,防御会出现缺口。
所以才派苏静过来,把塔山的战况及时向上通报,总部也好及时调派援军。
吴克华一听就怒了,他扔掉手中的铅笔,双手叉在腰上,先盯着苏静看了会儿,又喊道,苏静是总部派的监军,这是对4纵的不信任!
塔山战场上,每一秒都有4纵的战士倒下,吴克华承受了很大的压力。有火气,也是正常的。
苏静晚年也在回忆录中承认,当时总部派他去前线,的确也有“督战”的成分。
不过,吴克华很快就调整好情绪,继续部署作战任务。
经过6天6夜的激战,4纵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,终于完成了阻击任务,毙敌6000余人。
而我军,则付出了3000余人的伤亡代价。
塔山阻击战的胜利,苏静功不可没。
塔山战役,是为了阻击敌人增援锦州。
而苏静通过情报,获悉了锦州的防御弱点,使得四野大军顺利入城。
苏静完全理解当时吴克华的“无礼”行为,这个插曲也并未影响他们的战友情。
塔山战役中,吴克华率领4纵,与国民党军血战6昼夜,击退了11个师,这是何等的壮举。吴克华也从未忘记那些牺牲的战友们,所以才会在去世前,要求把骨灰洒在这里。
参考文献:
陈家鹦.吴克华与塔山阻击战.党史文苑,2007,(03):30-33.
发布于:天津市